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一冷四热”
2013年上半年,行业呈现出“一冷四热”的局面,“一冷”为:今年初的“国五条”调控政策在出台后全面遇冷,在地方层面上被普遍消极对待,而成为调控主基调的房价控制目标对市场的影响仅局限于短期;而“四热”则为:行业投资环境全面回暖、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持续回升、重点城市房价普涨、土地市场量价齐升。
“国五条”调控全面遇冷 房价控制目标成为主基调
纵观本次“国五条”新政,与2012年延续一整年的喊话调控有了根本性转变。但是,地方政府消极的响应态度,使得本轮调控面临失效的尴尬。
为了调控而调控,“国五条”陷入少人响应的尴尬
2012年以来整个房地产市场量价齐涨、地王重现、企业销售业绩持续攀高,过热征兆的出现使得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压一波确实是有必要的,但“国五条”所选择手段却出现巨大偏差。地方政府对待本次“国五条”的态度又一次让我们看到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不缺政策,所欠缺的一直是政策的执行。
“地方问责”这唯一强调政策执行的条款几乎无人关注,对于新政,本次地方层面的跟进态度也明显偏消极。其一,“限购加强”响应者寥寥无几。全城限购仅沈阳一地落实;关于“已限购城市进一步从严”,仅在北京细则中有所体现;而“未限购的三四线城市酌情加入限购行列”,在地方层面上也没有得到任何响应。其二,二套房贷未立即落实。仅北京等极个别城市将二套房贷首付提升至7成,而在全国范围内仍未达成共识,甚至在一线城市中也未有更多效仿者。其三,存量房交易个税调整对市场的影响力被严重高估。个税20%征收也唯有北京一地落实,其他一线城市大多处于宣而不行的状态中,而在三四线城市层面上,由于住房信息体系建设的相对滞后,对于该条新政原本就不具备基本的执行基础。 (2) 房价控制目标成为今年调控主基调,对市场影响局限于短期
本次“国五条”,唯一得到地方政府普遍执行的是房价控制目标,这几乎已经成为今年调控的主基调,从目前来看各地的落实情况来看,对房价的控制普遍以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为比较对象。
在我们看来,首先,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压制商品房均价数据不存在任何难度,当前各地房管部门普遍的做法是:高档项目限制预售证的批复、中档房限制价格的涨幅、低档房加紧审批入市,通过这样的操作,我们相信到今年年底,各地的房价控制目标一定都能“圆满完成”;其次,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如果我们将典型城市最近几年统计局所公布的商品房销售均价涨幅数据与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涨幅做比较,不难发现房价其实一直都在控制之中, 例如一线城市近三年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大约在10%-12%之间,而相应地2012年房价上涨最多的南京和成都涨幅也仅是9%,二线城市也同样如此,在我们监测的城市样本中,仅有厦门和昆明两地2012年商品房均价涨幅超过20%,明显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总结来看,如果以统计局商品房均价数据为基准,则房价控制目标的达成毫无压力,但这样通过行政手段来“制造”数据走势,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在短期内使得部分房源难以上市而人为造成供应紧张。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回升 房屋新开工全面回暖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来看,2013年1-5月中投资额达267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60%,同比增速正走出2011、2012连续两年的下跌趋势,在经济企稳回升、房地产调控政策失效的背景下,行业信心逐步回升,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根据2013年1-5月份的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依然高达20.42%,因此201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大幅回升。
房屋新开工方面,2013年1-5月,全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36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从2013年前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幅已经完全走出去年的下跌区域,房屋新开工面积的增加,稍许缓和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但从历年市场来看,2012年商品房新开工全年累计同比增速跌至负值,虽然今年有所回升,但仍旧与2012年以前的水平相去甚远,持续处于历年来较低水平。
一、二线城市住宅市场交易量持续回升 各档次项目百花齐放
全国:去年一季度低位效应下全国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已超过30%
根据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13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91亿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35.60%。事实上,出现同比增幅如此之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12年全国市场的回暖始于二季度,2012年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仍处于低位;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市场的末班车效应使得交易量不断刷新成交纪录,多数城市月度成交量达到3年以来最高水平。
从全国层面来看,市场交易量的上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1-2月),市场延续了去年年底的回暖态势,政策环境较为宽松,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步释放,全国市场成交量也普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第二阶段(今年3月),从3月1日“国五条”拉开序幕一直到3月31日各地地方细则在最后期限被迫出台的一个月时间里,赶末班车效应促使各城市交易量陡然上涨,大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近三年月度成交的最高水平。第三阶段(今年4月至今),交易量较3月的天量有所下滑,但承接着今年第一阶段的市场回暖趋势,成交量仍旧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
城市:二线城市较一线城市表现更为突出 三、四线城市继续分化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限购、限贷、个税20%等“国五条”政策已经执行了多年,在经历了政策全面收紧的2011年之后,需求开始逐渐释放,2012年在行业政策逐渐好转的背景下,全年市场交易量全面回升,而2013年1-6月维持了这一上涨趋势,成交同比增幅达29%。纵观“国五条”以及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出现的新一轮调控,其政策的核心将仍然停留在限购、限贷、财税等渠道,而在“国五条”在地方层面被弱化之后,所谓的下半年的新一轮调控恐怕也不外乎是在“国五条”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执行而已,这对于原本已经执行着相关政策的一线城市而言,其实压力并不大。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所面临的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多数二线城市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限购、限贷、财税等相关限购政策,所以在“国五条”在地方层面被弱化以后,二线城市市场也迅速回升,2013年1-6月其同比增幅甚至达到了56%。
但是,二线城市也有与一线城市不同之处,二线城市刚性需求所占的比例较一线城市更大,更多的首置首改需求使其受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及投资性需求较多的一线城市,其抗政策风险性更强。例如在2011年的政策重压时期,一线城市成交面积同比全面下跌,而典型二线城市成交面积合计同比却略有上涨,2013年“国五条”的出台更是对一线城市市场的压制作用要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同比上涨的幅度比一线城市高了27个百分点。
2013年典型三、四线城市1-5月成交量同比平均上涨59%,成交走势与一、二线步调基本一致,3月份赶末班车效应同样出现在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月度成交量达近年新高。“末班车效应”淡化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4、5月成交量虽然较3月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历史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正逐步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房地产市场恰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三、四线城市,这类城市今年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步调,从2013年1-5月城市市场成交量来看,晋江、清远、洛阳、泉州、宜昌等城市较去年同期市场规模增长都在150%以上,晋江同比增长了221%之多。另一类是个别投资过热的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前几年开发过剩,今年风险快速积蓄。株洲、惠州、常州等城市1-5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仅增长了10%-20%。
项目:刚需、改善、投资各类型项目销售百花齐放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们认为正常的市场回暖周期应当经历三个阶段:其一,市场筑底之后刚需首先回暖;其二,市场筑底回稳、行情向好之时改善型需求逐渐释放;其三,市场处于上行趋势之中时,部分持观望态度的投资型需求逐渐入市,市场全面回暖。而2012年全年的市场恰好经历了整个过程,直到去年年底投资型需求逐渐入市之后,年度成交量创历史最高。
从6月全国典型热销项目来看,刚需类产品延续了一直以来火热的销售态势,荣盛花语城开盘销售300多套面积段在40-73平方米的产品、如东碧桂园开盘当天3小时销售700套。而产品面积较大的改善型产品也颇为抢手,保利生态城开盘1小时内100套房源即被抢购一空。更值得关注的是,投资型产品的热销打开了各档次项目百花齐放的局面,大连御龙海湾6月10日当天销售额突破3亿元,金茂雪山语更是开盘半小时内全部推售产品即告售罄。
房价指数创新高 重点城市新开盘项目价格呈现普涨
进入2012年下半年之后,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好转,重点城市房价明显企稳回升,至2012年底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已与本轮回调前的峰值持平,2013年上半年,指数已连续12个月上涨,且已明显越过前期高点。
2013年上半年房价上涨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从企业来看,市场良好的销售情况保证了企业拥有充足的周转资金,企业没有降价跑量动力。然后,从供应方面来看,市场持续回暖使得企业库存逐渐减少,供应的暂时短缺使得市场偏向卖方市场,企业没有降价必要。最后,从需求来看,市场持续回暖增强了消费者信心,持观望态度的购房者逐渐入市,旺盛的需求也成为了高房价的推手。
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量价齐升 地王项目层出不穷
成交: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全面升暖 三、四线城市相对平稳
今年以来,房企拿地策略发生细微转变,与之相对应,土地市场也呈冷热不均现状,一、二线城市相较三、四线城市的热度更高一些。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涨幅显著,而三、四线城市表现相对平稳一些。
在市场回暖期,一线城市土地价值尤为凸显,该类城市在上半年的土地成交金额同比提升181%,楼板价提升73%,远远超出其他城市。二线城市土地成交量价增长幅度也较为显著,分别同比提升了37%及77%,这类城市地价相对稳定,供应充足,企业关注度较高。由于企业前几年在三、四线城市的投入较大,而这类城市内需不足、经济水平较低,整体利润空间不高,因而今年房企在这类城市的拿地量增幅最低。
地价:“地王”项目层出不穷 一线城市地王纪录屡屡刷新
土地市场除了量价齐升以外,高溢价地块、“地王“项目不断出现,尤其是4、5月份开始,以北京、广州、上海等地的年内地王纪录不断被刷新,而这些地王得主大多为中小型房企,如福州泰禾、北京世纪鸿、北大资源等。去年年底,龙头房企掀起拿地热潮,土地市场热度迅速飙升,但中小型房企由于资金实力及品牌等方面略有不足,难以与典型房企抗衡,错过了拿地时机。今年以来,房地产资金面较宽松,部分资金状况良好的中小房企发起了对土地资源的争夺,否则可能出现无项目可卖的尴尬。
今年以来土地市场高溢价成交的地块幅数显著提升,上半年溢价率高于50%的地块幅数总计296块,比去年全年还多。其中,二线城市高溢价地块幅数超百幅,而一线城市高溢价地块占比最高,而且高溢价地块幅数同比显著提升,再度证明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较热。